查看原文
其他

首钢三高炉博物馆登上《建筑学报》封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学报 Author 来源:建筑学报

* 欢迎将筑境设计设为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任何精彩资讯*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内容涵盖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与重要建筑实践,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该刊于2019年07期刊,将 筑境设计、首钢筑境、首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首钢三高炉博物馆项目作为封面,并在特辑《城市的转型: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升》中以《百年首钢的凤凰涅磐——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营造历程》、《首钢三高炉博物馆 》、《一座高炉,一个永远的家——首钢三高炉博物馆侧记》三文,对项目进行了多角度详细的评述。




秀池西侧看三高炉夜景

秀池南侧看三高炉附属ABC馆

三高炉Q5通廊西望秀池及石景山

▲三高炉72m玻璃平台

三高炉13.6m环形走台

更新后的热风炉电梯和检修楼梯

秀池水下展厅和百年功勋墙

秀池水下展厅净水院远眺三高炉

秀池水下展厅净水院看功勋柱

三高炉附属D馆内主楼梯

三高炉附属D馆序厅主入口

总平面

三高炉整体剖透视

9.7m标高平面

2.8m标高平面

附属D馆剖面

附属B馆剖面




薄宏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筑境设计


1  一个园区,一个独特的复兴范本


建筑改变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故事,前有巴塞罗那,后有毕尔巴鄂。巴塞罗那城市更新计划与毕尔巴鄂截然不同,巴塞罗那在渐次更新规划中保持了步行、马车和汽车尺度下差异化的城市肌理,同时通过22@Barcelona计划依托奥运会的巨大助力塑造重要城市节点,打通轴线,链接了各个不同的城市活力区,实现了滨海工业区的空间振兴,以一种都市链接+都市织补式的方式营造了城市整体渐进更新的局面。毕尔巴鄂则采用了都市针灸的方式,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博物馆通过大胆前卫的设计和独具魅力的馆藏成为这座已经逐渐被遗忘的老工业城市的文化高地和精神灯塔。博物馆迅速为该市带来大量参观人流和相关服务业营收,极大提振了城市知名度的同时,重新唤起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创业动力。


首钢的城市更新是兼具二者优势的一种崭新模式,冬奥组委办公园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和冬奥会大跳台项目的落地从曝光率、美誉度和体验性等方面极大改变区域的城市习惯性地缘认知,奥运的巨大IP效应会使首钢园区在城市大型公共事件助推转型层面收获满满。三高炉博物馆、五一剧场、红楼宾馆等则更注重企业历史及文化价值的挖掘,这两个向度的更新建筑类型令众多丰富的社会型业态落地具有了坚实的锚固点。


▲石景山俯瞰三高炉及秀池博物馆

高炉博物馆的更新设计提出核心策略“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即谨慎面对工业遗存的动态保护,消除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障碍,建构精致多样的人性化生活空间。这便是充满敬畏地挖掘基地馈赠的文化基因、融入城市纹理、激发城市活力的动力之匙。


2  一座高炉,一个永远的家


园区大量制铁工艺相关工业遗存如原有三号高炉、冷却塔、热电厂、精煤车间、制粉车间等承载大量在地集体记忆的工业建构,它们的改造更新则标志着原有园区从工业性向城市性的彻底转变,这其中作为首钢精神图腾的三高炉博物馆更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不再是一座宏大封闭园区内单一生产铁水的钢铁巨构,而是面向城市展开怀抱的积极空间,它是一座铭记首钢百年历史荣光的工业建筑,是一座炼铁工艺的科普基地,是一个当代艺术和工业遗存结合的圣殿。它是一座立体都市,空中的每一层工艺平台都会转化为三维空间中的街道、广场、院落和都市舞台,它是通向梦想的巴别之塔,必将是北京引以为傲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然长期以来,这个以生产为主导的城中城仅仅作为一个和钢铁相关的抽象概念而存在,人们忽视了北京西郊8.63k㎡上具体生活着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首钢人和他们家庭的变迁。首钢的百年功勋是无数个看似平凡的个体共同铸就的,正是他们的个体记忆聚沙成塔,点滴中构建了独属于这块土地的集体记忆。然而这些“战天斗地敢为天下先”的二产工人都是敏于行而慎于言的,首钢人对于这块土地炙热的情感很少被倾诉被熟知,它们是流淌在脉管里的、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想了解“首钢人”这样一个群体,最佳方式莫如折叠时空走进那个铁水奔涌的场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那份深沉的情感。通过三号高炉博物馆这一多维度的历史切片集合,以人本的视角,通过浸入式的方式带领观众进入到高炉内部,审视特定时代的工业遗存和它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建构曾经峥嵘岁月的时空通感,通过空间和展陈个体叙事的微观而具象的层面,在探究以首钢为代表的中国宏大的城市发展转型之路的同时通过这座建筑向每一位朴素首钢人真诚致敬、向首钢百年伟大变革和华丽转身致敬。


藉此,我们以首钢三高炉改造博物馆项目为支点,以人为核心线索展开这场伟大城市复兴浪潮中首钢故事的文本叙事。


3  一座博物馆,一扇城市的窗口


高炉本体结构为环绕炼铁炉心的四梁八柱承托起来的80m直径环形铸铁厂,巨大的圆锥台形罩棚顶标高43m,高炉最高点煤气放散检修平台顶标高为105m,罩棚下首层为运输铁水的火车头和鱼雷罐车的通行平面,二层9.7m出铁场平台是炼铁的主要工作面,三层13.6m参观环桥结合外部引桥(引桥已被拆除)为嘉宾参观车行可达之用。本体内主要利用一二两层布置博物馆。高炉北侧4座热风炉和热风总管及重力除尘器(原下降管已断裂并被拆除封闭)作为主要构筑物被保留。西侧原三层主控室被拆除,代之以单层“人工化丘陵地坪”的3座附属建筑,分别为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纪念品销售及配套餐饮。平均深度到达4.5m的原高炉冷却晾水池——秀池,更新植入844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同时提供2000㎡的环形水下展厅,这是完全独立于高炉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圆环形的内部空间充满现代感,和高炉形成鲜明反差的同时为当代艺术的介入提供了可能的舞台,美国MOMA当代艺术馆和嘉德文化交流中心都有进驻意向。在高炉罩棚内的标高13.6m环桥和9.7m环状博物馆依托高炉围合的半室外空间,为博物呈现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发布提供了弹性空间,2018年11月23——24日,奔驰长轴距A级轿车在此首钢园区举办了中国上市盛典,此举成功吸引了全国车友的目光。标高41.3m高炉罩棚顶的环形观光区和西向的观光平台都为登高远眺园区各个方向风景以及与石景山、永定河隔空对话提供了绝佳的场所。标高72m的原载荷50t天车梁一端被置入玻璃栈台,除登高揽胜的工业旅游之外,未来也必将成为首都一处最炫酷的空中秀场。而2018年12月31日北京卫视(TVB)2019跨年晚会会场选址首钢秀池水下展厅屋面搭建舞台,更营造了无以伦比的湖中冰上舞台的视觉效果,令世界为首钢的更新效果侧目。这一系列文化导向的场景营造已经引起了城市能级的聚焦关注,也必将不断在未来给园区给城市带来惊喜!


▲三高炉40m罩棚内景

▲三高附属馆建设过程

▲奔驰A级长轴距轿车全球发布会


2019年9月,首钢建厂百年庆典,也将正式迎来三高炉博物馆的开馆献礼,高炉的改造重塑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打开了那扇纵贯百年的“从工业性到城市性”的时空之窗。


正文完。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19年7期,总第610期,详细内容请见纸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微信号“建筑学报”。


作者简介

筑境设计董事 总建筑师

筑境设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持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与改造专委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和复合空间专委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学组委员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委员

杭州2022亚运会亚运村建筑设计及运营管理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

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企业工作站硕士导师


薄宏涛2004年于同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后先后供职于德国IFB和AR.D.D.公司,2006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筑境设计至今,并于2012年进入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程泰宁院士。

自2014年起,薄宏涛在城市更新领域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研究,作为总建筑师主持了北京西十冬奥广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首钢三高炉博物馆、2022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配套电厂改造香格里拉酒店、北京星巴克冬奥园区店、南京长江路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上海愚园路微更新城市记忆博物馆、上海市北冷库改造市北电子商务园区、杭州杭钢半山文化小镇等城市更新项目。

▲ 首钢博物馆鸟瞰效果图

他常年往返于京沪这两座中国最具特色的城市之间,也从对于城市的阅读中汲取创作营养,笃信每座城市和每块土地都有其独特内生气质和成长动因,找到它才能找到城市更新的动力之匙。他尝试以跨越传统建筑学的城市视野,建构国际智力协作平台,通过类型学和社会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思考城市活力的内生原因和适宜的更新策略,探索适合中国城市语境下的更新之路。

▲ 北侧俯瞰冬奥广场夜景

薄宏涛是中国青年建筑师奖得主,并先后获得英国皇家规划学会全球卓越规划奖、全国优秀工程勘查设计奖行业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设计作品多次入选佛罗伦萨设计周、巴塞罗那设计周、圣彼得堡艺术周、韩国首尔UIA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建筑设计博览会、深港双年展等重要展览,浸入式装置作品“铸忆Steel home still”入选参展2018威尼斯双年展。

▲ 薄宏涛带领参观“铸忆Steel home still”威尼斯展览



工程档案


设计单位:筑境设计 、 首钢筑境、首钢国际工程公司

建筑师:薄宏涛 刘鹏飞 蒋珂 康琪 周明旭

地点:北京石景山

设计:2016-2017 年 ,竣工: 2019 年


业主: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王世忠、刘桦、金洪利、李景园、胥延、段若非、周婷、柴德文、董泉溪


方案设计(筑境设计): 薄宏涛、刘鹏飞、蒋珂、范丹丹、康琪、王增、周明旭、郑智雪

施工图设计(筑境设计): 薄宏涛、赵嘉康、张洋、高巍、张志聪、朱雪云、康琪、周明旭、赵蒙蒙、倪子禹、张莹、庞太龙、谭晰睿、李可惠、王思惟、谢小丽

结构机电(首钢国际工程公司): 侯俊达、袁文兵、陈罡、宁志刚、殷永刚、吉永平、张秀震、陈喜雷、李洪飞、于立峰

结构机电(筑境设计): 郭法成、崔学宇、王超、王向荣、王萌、胡翠娟、郑浩;周乐、孙岳、蒋志勇、张丽新、宿文静、李云根、于明松

项目管理(筑境设计):李军军、李慧、白云霞、陈涛、牛梦媛、张雨

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朱育帆、姚玉君、田锦、孙宇彤、于淼、吕回、佟思明、易文静

三高炉和秀池景观照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同原(北京)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张昕、韩晓伟、赵晓波、宋栢宜、王丹、周轩宇、牛本田、陶龙军

室内设计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徐迅君、杨育青、崔强松、陈汝玮、徐贞

室内设计(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于雷、李鹏、刘晨、李昱晓、姚青龙

室内标识 ( 烁设计): 张烁、王小阳、陈雅安、梁培华

室内照明 (优米照明设计): 庞磊、李畅、张俊


基地面积: 6.5 h㎡

建筑面积: 4.98万㎡ (地上 1.11万㎡,地下 3.87万㎡,博物馆总计 1.68万㎡)


摄影:黄临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